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上周在北京举行,并继续审议了电子商务法草案。 草案三审稿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围,增加了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等规定,对定向推送、搭售商品、押金退还、格式合同等作出规范,明确禁止电子商务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平台上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责任。
其中,三审稿新增“打假”条款,明确提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如果知假售假,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外媒表示,这项最新的商务法律草案将使电子商务平台成为销售假冒商品的主要责任人。 不过,外媒指出,对于中国大型的平电商平台来说,这项立法对其运营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这些公司一直都在积极研究提升如何从平台上清除假货的能力。 为科技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Pinsent Masons)合伙人保罗•哈斯韦尔(Paul Haswell)表示,较小的平台最有可能受到法律影响。他对媒体表示,这项立法“几乎肯定会通过。” 他继续表示:“新法律草案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被这些主要平台落实到位。”他指的是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和京东(JD.com)等大型电商平台。 外媒指出,两家公司都拥有强大的业务能力,并接受过“打假”训练。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Taobao)或天猫(Tmall)等平台目前针对侵犯消费者权益或销售假冒商品的商家实行通知和删除政策。品牌需要向平台举报一款假冒商品,阿里巴巴将展开调查,并在必要时将其下架。 去年,阿里巴巴发布了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重大升级。该平台是品牌投诉的在线渠道,通过它品牌可以用知识产权保护工具来保护自己。 此外,京东在去年联合腾讯、百度、沃尔玛中国、宝洁、联想、美的、小米、美团点评等品牌商成立了一个“阳光诚信联盟” ,宣布将共同打击内部腐败、假货及信息安全犯罪。联盟还将建立反腐败、反欺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交流平台,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及黑色产业链,建立品牌保护合作机制,维护正常商业秩序。 尽管目前该法律草案还在审议阶段,但随着未来法律的出台平台将会加速不法商家的取缔。保罗•哈斯韦尔说:“所有的平台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电商们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上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 |